农伞天地

Agricultural World

六旬老人拥抱农业科技,田间“玩转”无人机

发布时间:2021-07-07来源:网络编辑整理

近日,夏季水稻播种已经告一段落,但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安新村的几位无人机手还没有停歇。田埂之上,来自渭春农机合作社的一支无人机飞手队伍显得有些特别。他们由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组成,平均年龄超过58岁,目前共有7名队员。

正在熟练地操作无人机的老人名叫徐福阁,今年65岁,是渭春农机合作社年龄最大的一位飞手。只见他拨弄着手中的摇杆,无人机缓缓升空,向稻田飞去,所过之处农药喷洒下来,轻松稳当。他和伙伴们一同管理着5000多亩的农田,全部采用无人机洒药。

据了解,渭春农机合作社是嘉定第一家采用无人机飞防的农机合作社之一。2019年,合作社特意邀请来自崇明的专业无人机操作队伍对稻田进行飞防作业,让徐福阁大开眼界,让他萌生了学习无人机的想法。“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利用无人机在田间植保作业会越来越普遍,无人机也并非年轻人专属,我想我也可以学”,徐福阁说,“而且一台植保无人机平均一天就能洒药400-500亩,相当于16-20个工人的工作量,可以提高不少工作效率,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2019年农忙过后,合作社便联系无人机培训机构对徐福阁和其他3名合作社成员进行了一周的培训,4人全部通过考试。2020年初,合作社购置了3台植保无人机。去年一整年,徐福阁和队员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农田里练习植保作业。但为了保证田间管理的进度,去年合作社还是聘请了专业团队来负责部分农田无人的机植保工作,而徐福阁则经常跑去专业队伍里“偷师”,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今年起,所有的飞防作业全部由徐福阁和队员们自行完成。5月,合作社内4位年均55岁“新晋飞手”学成归来,队伍得到壮大,而老徐总喜欢用“年轻人”来称呼这批新成员。

徐福阁介绍,从水稻插秧到收割的几个月时间内,要进行3次除草和7次病虫害防治,“往年这个时候合作社要招60多名工人,现在只需3组人机就能完成。”徐福阁说,合作社还打算购置几台容量更大的植保无人机,让工作效率更高。

(资料整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