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320008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徐紫薯6号
申 请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徐薯18×徐薯27
特征特性:鲜食型品种。生育期127~155天,蔓长158厘米,分枝数8.9厘米,茎粗7.3毫米。幼苗形态直立,成株中短蔓,半直立,多分枝,叶片心形,较大;薯块纺锤形,薯皮薯肉均为紫色,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单株结薯数5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较耐储,耐旱性好。烘干率26.32%,淀粉率63.34%,粗蛋白6.56%,还原糖7.33%,可溶糖15.03%,鲜薯花青素含量16.08毫克/100克;食味品质描述:口感黏,甜,食味较好。中抗根腐病,高感黑斑病,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353.4千克,比对照宁紫1号增产36.00%,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306.8千克,比对照宁紫1号增产19.29%;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611.0千克,比对照宁紫1号增产36.94% ,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615.6千克,比对照宁紫1号增产21.29%。
栽培技术要点:1.该品种萌芽性中等,排种量控制在20千克/平方米左右,保持苗床较适宜的温度,及时将足龄薯苗栽入采苗圃。2.栽插时保证2~3节入土,单垄栽培,种植栽插3500~3800株/亩,栽插时注意浇足水,埋叶,要求土壤肥力中等,通气性好,中后期薯块膨大较快,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涝渍。3.栽插时高剪苗并用药剂处理,种薯贮藏入窖时进行高温愈合。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江苏北部、北京、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甘薯产区春季及夏季种植。
注意事项:高感黑斑病,不宜在黑斑病发病区种植。
17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350009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榕薯819
申 请 者: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金山57为母本开放授粉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株型半直立,蔓长,叶片心形,顶叶紫色,成叶浓绿色,叶边缘紫色,叶主脉、侧脉、柄基、脉基均为紫色,叶柄绿带紫,无叶耳;单株分枝数5~9条;单株结薯2~5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浅黄色。结薯集中,薯块萌芽性好。烘干率30.0%,淀粉率19.7%,粗蛋白0.7%,还原糖0.6%,可溶糖2.7%。食味品质描述:入口香甜、肉质细腻、粉。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其他抗逆性描述:不耐高温。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589.8千克,比对照金山57减产14.4% ,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376.8千克,比对照金山57减产13.8%;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772.9千克,比对照金山57增产2.3%,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717.6千克,比对照金山57增产5.0%;淀粉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507.7千克,比对照金山57增产9.2%,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73.0千克,比对照金山57增产12.8% 。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苗。采用秋薯留种最佳,选择薯皮完好、颜色鲜艳的薯块,薯块大小在0.25~0.5 千克之间。2月底至3月上旬下种,注意保温,出苗后要加强管理,勤施水肥。及时剪苗进行繁殖,保证大田栽植时苗足健壮。2.合理密植。大田栽植垄距1米以上,垄高高0.3米以上,春薯栽培3000~3300株/亩,夏薯栽培3300~3500株/亩。插植薯苗方式以斜插为佳,入土2节为宜。3.水肥管理。结合整畦,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配施少量速效肥,基肥约占全部施肥量的60%~70%。结合中耕除草追施速效肥。4.加强田间管理。该品种作高产栽培时,要求有1~2次到位的中耕松土,保证土壤疏松,以利薯块排列。在多雨高湿条件下,应增加提蔓次数。遇到干旱季节要注重灌水。5.防治病虫害。常见的虫害有斜纹夜蛾、烦夜蛾、天蛾、麦蛾等。在结合农事操作进行人工捕杀,或采用糖液、黑光灯诱杀、性诱剂诱杀等方法诱杀成虫。药物防治,掌握在幼虫3龄前局部发生阶段,喷施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15 毫升/亩,或苏云金杆菌悬浮剂(8000 IU/微升)150~200 毫升/亩,或10% 溴虫腈悬浮剂 40~50 毫升/亩进行防治。该品种不宜在薯瘟重病区种植。6.适时收获。在霜降前,或旬均温在14℃~15℃时适时收获。收获的薯块应当天入窖。入窖前,应对薯块进行筛选,剔除病、虫、伤、冻的薯块,以保证种薯的质量。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福建、广东普宁甘薯产区春夏种植。
注意事项:感薯瘟病,不应在薯瘟病区域种植;不耐高温;不耐涝。选择非薯瘟病区种植;遇到高温天气应及时采用遮阴措施;栽植地地势要高并做好排水工作。
18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320010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徐薯31
申 请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徐薯55-2×心香
特征特性:鲜食型品种。生育期约145天,蔓长约150厘米,分枝数平均8个,茎粗0.77厘米,单株结薯数3.33个,大中薯商品薯率91.81%。幼苗形态直立,多分枝;成株半直立,叶片心形,较大;薯块纺锤形,红皮黄心,结薯集中整齐;耐盐性和耐储性好,较耐旱、耐湿、耐贫瘠。烘干率31.79%,淀粉率63.83%,粗蛋白5.39%,还原糖3.47%,可溶糖6.45%,胡萝卜素0.97毫克/100克;食味品质描述:面、甜,食味好。感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感茎线虫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285.17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0.67%,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1856.05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减产8.2%;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723.8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18.19% ,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570.91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9.79%;淀粉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69.94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24.48%,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356.56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15.53% 。
栽培技术要点:1.萌芽好,排种量控制在20千克/平方米左右,保持苗床较适宜的温度,及时将足龄薯苗栽入采苗圃。2.栽插时保证2~3节入土,单垄栽培,种植密度3500~3800株/亩,栽插时注意浇足水,埋叶,要求土壤肥力中等,通气性好,中后期薯块膨大较快,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涝渍。3.栽插时高剪苗并用药剂处理,种薯贮藏入窖时进行高温愈合。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江苏甘薯产区种植。
注意事项:该品种抗病性不突出,不宜在病区种植。
19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320011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徐薯33
申 请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苏薯8号×济薯18
特征特性:鲜食型品种。生育期127~155 天,蔓长平均203厘米,分枝数平均9个,茎粗0.74厘米,单株结薯数4.58个,大中薯商品薯率85.03%。幼苗形态直立,多分枝;成株中短蔓,直立,多分枝,叶片深缺刻;薯块纺锤,薯皮紫红色,薯肉橘黄带紫心,结薯集中整齐,结薯数4个左右;耐储性好,较耐盐、耐旱、耐湿和耐贫瘠。烘干率23.43%,淀粉率59.84%,粗蛋白3.61%,还原糖14.83%,可溶糖27.44%,胡萝卜素含量1.3毫克/百克,花青素含量6.8毫克/百克;食味品质描述:口感黏,糯、甜,食味好。中抗根腐病,感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高感蔓割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449.2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38.93%,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3152.1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38%;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620.9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25.07%,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639.9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9%;淀粉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384.4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20.23%,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356.3千克,比对照徐薯22减产11.17% 。
栽培技术要点:1.萌芽性较好,排种量控制在20千克/平方米左右,保持苗床较适宜的温度,及时将足龄薯苗栽入采苗圃。2.栽插时保证2~3节入土,单垄栽培,每亩栽插3500~3800株,栽插时注意浇足水,埋叶,要求土壤肥力中等,通气性好,中后期薯块膨大较快,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涝渍。3.栽插时高剪苗并用药剂处理,防止甘薯病害和地下害虫,利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防治茎线虫病等病以及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4.种薯入窖需要高温愈合。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江苏春夏季节种植。
注意事项:抗病性一般,不宜在茎线虫病区和根腐病区种植。
20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320012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徐渝薯34
申 请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西南大学
育 种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西南大学
品种来源:渝06-2-9×渝04-3-218
特征特性:高胡萝卜素型品种。生育期 120~150 天,蔓长 165厘米,分枝数7.6个,茎粗0.51厘米,大中薯率 77.5%。幼苗形态半 直立,多分枝;成株半直立,叶片心形,叶绿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橘红色,结薯集中整齐,较耐储。烘干率24.38%,淀粉率51.70%,粗蛋白4.16%,还原糖10.65%,可溶糖28.81%,鲜薯胡萝卜素含量:11.37毫克/100克。食味品质描述:较甜,食味较好。中抗根腐病,感黑斑病,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感薯瘟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1950.1千克,比对照宁紫1号增产4.8%,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090.5千克,比对照宁紫1号减产0.12%;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67.2千克,比对照宁紫1号减产8.9%,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98.2千克,比对照宁紫1号减产9.56%。
栽培技术要点:1.排种量控制在20千克/平方米左右,保持苗床较适宜的温度,及时将足龄薯苗栽入采苗圃。2.栽插时保证2~3节入土,单垄栽培,种植密度3500~3800株/亩,栽插时注意浇足水,埋叶,要求土壤肥力中等,通气性好,中后期薯块膨大较快,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涝渍。3.栽插时高剪苗并用药剂处理,种薯贮藏入窖时进行高温愈合。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重庆、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甘薯产区春季及夏季种植。
注意事项:感黑斑病,不宜在黑斑病区种植,生产上注意防治。
21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320013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徐渝薯35
申 请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西南大学
育 种 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西南大学
品种来源:渝06-1-2×宁紫薯1号
特征特性:鲜食型品种。生育期127~155天,蔓长 275厘米,分枝数 8.2个,茎粗0.66厘米,单株结薯数 6个,大中薯商品率87.4%。幼苗较细,叶片小;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橘红色,结薯集中且整齐,结薯数6个左右;耐储性和耐瘠性好,较耐盐、耐旱和耐湿。烘干率22.06%,淀粉率46.55%,粗蛋白5.35%,还原糖10.55%,可溶糖19.41%,胡萝卜素10.07毫克/100克;食味品质描述:食味甜,水分稍大。抗根腐病,高感黑斑病,抗茎线虫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624.9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27.35% ,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631.39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23.8%;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 585.8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10.89%,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571.05千克,比对照苏渝303增产1.21%。
栽培技术要点:1.排种量控制在20千克/平方米左右,保持苗床较适宜的温度,及时将足龄薯苗栽入采苗圃。2.栽插时保证2~3节入土,单垄栽培,每亩栽插3500~3800株,栽插时注意浇足水,埋叶,要求土壤肥力中等,通气性好,中后期薯块膨大较快,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涝渍。3.栽插时高剪苗并用药剂处理,种薯贮藏入窖时进行高温愈合。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江苏甘薯产区作春薯和夏薯种植。
注意事项:不宜在黑斑病区种植,生产上注意防治该病害。
22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410014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漯薯10号
申 请 者: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徐781作母本集团杂交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生育期120~160天,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数6个左右,茎较粗,叶片心形,顶叶和成年叶为绿色、叶脉紫色,茎色绿;薯形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个以上,大中薯率较高,薯干平整,耐贮性较好。烘干率34.05%,淀粉率19.94%,粗蛋白3.82%,还原糖5.69%,可溶糖7.42%;食味品质描述:口感干面甜。抗根腐病,抗黑斑病,感茎线虫病,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269.0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9.6%,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1787.2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2.87%;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791.95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28.3%,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633.09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18.85%;淀粉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95.78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37.11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23.86% 。
栽培技术要点:1.排种量每亩20千克左右,应早育苗,培育壮苗,可通过采苗圃剪取壮苗。2.适时早栽,前期促早发健壮,促薯块形成,中期促控结合,使薯块迅速膨大,以提高产量。3.施足底肥,配方施肥,起垄栽植,适宜密度 3000~4000株/亩。4.旱灌涝排,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河南春夏甘薯产区种植。
注意事项:不耐涝,降雨后及时排涝。
23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410015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漯紫薯1号
申 请 者: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烟337×冀薯98
特征特性:鲜食型品种。生育期120~160天,萌芽性较好,长蔓,分枝数7~8个,茎蔓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黄绿色带紫边,成年叶绿色,叶脉紫色,茎蔓浅紫色。薯形纺锤,薯皮紫色,薯肉紫色,结薯较集中且整齐,单株结薯3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烘干率29.18%,淀粉率19.04%,粗蛋白5.78%,还原糖7.34%,可溶糖20.82%,,花青素13.49毫克/百克;食味较好。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高抗蔓割病,感薯瘟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1619.1千克,比对照宁紫薯1号减产4.07%,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1509.6千克,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3.86%;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57.2千克,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4.27%,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55.7千克,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1.71%。
栽培技术要点:1.可适当减少排种量,每平方米20千克左右,应早育苗,培育壮苗。2.起垄栽植,适宜密度2500~3000株亩。3.适时早栽,前期促早发健壮,中期促控结合,以提高产量。4.旱灌涝排,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治地下害虫,提高商品性。5.适时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夏薯区种植。
注意事项:高感茎线虫病,不宜在病区种植。
24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410016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漯薯11
申 请 者: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苏薯9号×漯105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生育期120~160天,萌芽性较好,中蔓,分枝数7个左右,茎蔓中等偏细,叶片心形,顶叶紫色,成年叶绿色,叶脉浅绿色,茎蔓浅紫带绒毛;薯形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结薯较集中、整齐,单株结薯3~4个,大中薯率高,较耐贮。烘干率31.83%,淀粉率21.33%,粗蛋白4.71%,还原糖4.03%,可溶糖11.05%;食味品质描述:食味品质方面,黏度72.9分、甜度71.9分、香味70.9分、纤维量67.3分,总评71.6分高于对照徐薯22。中抗根腐病,高感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2098.3千克,比对照徐薯22减产4.53%,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1781.6千克,比对照徐薯22减产0.5%;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669.0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2.92% ,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566.0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8.84%;淀粉产量:第1生长周期平均亩产448.5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5.38%,第2生长周期平均亩产379.0千克,比对照徐薯22增产11.97%。
栽培技术要点:1.排种量每平方米20千克左右,应早育苗,培育壮苗。2.起垄栽植,适宜密度3000~4000株/亩。3.施足基肥,配方施肥,N、P、K配比以2:1:3为宜。4.适时早栽,前期促早发健壮,促薯块早形成,中期促控结合,使薯块迅速膨大,以提高产量和效益。5.田间开好排水沟,旱灌涝排。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北部、山东西部等甘薯产区作春夏薯种植。
注意事项:高感茎线虫病和黑斑病,不宜在病区推广种植。
25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440017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湛薯12
申 请 者: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李观康 何霭如 汪云 陈胜勇 余小丽
品种来源:以广薯87母本与广薯42等6个父本群体计划集团杂交选育
特征特性:鲜食型品种。秋薯生育期120~140天。萌芽性中等,株型半直立,中蔓分枝较多,顶叶浅绿色,成叶绿色,叶形中复缺刻,叶脉紫色,茎绿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枝结薯较多,大中薯率81.0%,薯形下纺锤形,薯皮暗紫红色,薯肉黄色,薯皮光滑较美观,薯块均匀,耐贮性较好。烘干率31.68%,淀粉率20.53%,还原糖含量0.47%,可溶糖含量3.11%;口感香甜粉,食用品质优。中抗薯瘟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2306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12.48%;第2生长周期亩产2121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16.91%。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745.9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27.32%;第2生长周期亩产661.5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33.46%。淀粉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514.2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36.48%,第2生长周期亩产397.7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26.21%。
栽培技术要点:1.宜选择水田或有水源灌溉的旱坡地种植。2.选择无病虫害薯块育壮苗,剪取第一段嫩壮苗进行水平浅插,种植密度2500~3500株/亩。3.秋薯一般在立秋前后10天栽插。4.植前施足有机肥及磷肥;植后20天施促苗肥,50天前后结合大培土增施促薯肥,以钾肥为主。5.生长期间遇旱及时灌水或滴水,遇涝及时排水,早期预防茎螟为害,中后期预防斜纹夜蛾、天蛾、叶甲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广东甘薯产区秋季种植。
注意事项:不耐渍,注意合理密植,水旱轮作或选择无病偏沙地种植;萌芽性中等,生产上可以通过提早进行薯块育苗和假植繁苗解决。
26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440018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湛紫薯2号
申 请 者: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李观康 何霭如 汪云 陈胜勇 余小丽
品种来源:以紫罗兰为母本与广薯87等6个父本群体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鲜食、高花青素型品种。秋薯生育期120~140天。萌芽性中等,株形半直立,长蔓分枝较多,顶叶浅紫色,成叶绿色,叶心形带齿,叶脉浅紫色,茎绿色,结薯分散、整齐,单株结薯较多,大中薯率80.0%,薯形长纺锤,薯皮紫色,薯肉深紫色,薯皮光滑、薯块较均匀,耐贮藏。烘干率33.33%,淀粉率22.33%,还原糖含量0.46%,可溶糖含量3.32%,花青素含量89.30毫克/百克,食味平均78.0分,口感粉香,微甜。中抗薯瘟病,感病毒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2271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10.78%;第2生长周期亩产1797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减产0.93%。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745.9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27.32%;第2生长周期亩产586.4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18.30%。淀粉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534.6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41.88%;第2生长周期亩产379.5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20.45%。
栽培技术要点:1.宜选择水田或有水源灌溉的旱坡地种植。2.选择无病虫害薯块育壮苗,剪取第一段嫩壮苗进行水平浅插,单行种植,密度2500~3500株/亩。3.秋薯一般在立秋前后10天栽插。4.植前施足有机肥及磷肥;植后20天施促苗肥、50天前后结合大培土增施促薯肥,以钾肥为主。5.生长期间遇旱及时灌水或滴水,遇涝及时排水,早期预防茎螟为害,中后期预防斜纹夜蛾、天蛾、叶甲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广东非甘薯病毒病常发区秋季种植。
注意事项:不耐渍,注意合理密植,水旱轮作或选择无病偏沙地种植;萌芽性中等,生产上可以通过提早进行薯块育苗和假植繁苗解决;感病毒病,生产上应选择非甘薯病毒病常发区种植。
27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440019
作物种类:甘薯
品种名称:湛薯271
申 请 者: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李观康 何霭如 汪云 陈胜勇 余小丽
品种来源:以普薯04-26为母本与揭薯04-12等10个父本群体计划集团杂交选育
特征特性:鲜食型品种。秋薯生育期120~140天。萌芽性中等,株形匍匐,中蔓分枝多,顶叶绿色带紫边,成叶绿色,叶心形带齿,叶脉紫色,茎绿色带紫,结薯集中,单株结薯较多,大中薯率82.3%,薯形下膨美观,薯皮光滑,薯皮深红色,薯肉橙黄色,耐贮性较好。烘干率31.18%,淀粉率20.30%,还原糖含量1.46%,可溶糖含量4.05%,胡萝卜素含量4.34毫克/百克,食味平均81.45分,口感香甜粉。高感薯瘟病,感病毒病。鲜薯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2106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9.37%,第2生长周期鲜薯亩产2030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7.89%;薯干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631.2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16.06%,第2生长周期薯干亩产568.4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22.97%;淀粉产量:第1生长周期亩产450.5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28.38%;第2生长周期亩产389.9千克,比对照广薯111增产26.87%。
栽培技术要点:1.宜选择水田或有水源灌溉的旱坡地种植。2.选择无病虫害薯块育壮苗,剪取第一段嫩壮苗进行水平浅插,单行种植,密度2500~3500株/亩。3.秋薯一般在立秋前后10天栽插。4.植前施足有机肥及磷肥;植后20天施促苗肥、50天前后结合大培土增施促薯肥,以钾肥为主。5.生长期间遇旱及时灌水或滴水,遇涝及时排水,早期预防茎螟为害,中后期预防斜纹夜蛾、天蛾、叶甲等。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广东西部薯瘟病和病毒病轻发区秋季种植。
注意事项:不耐渍,注意合理密植,水旱轮作或选择无病偏沙地种植;萌芽性中等,生产上可以通过提早进行薯块育苗和假植繁苗解决;高感薯瘟病,感病毒病,生产上应选择非薯瘟病和病毒病常发区种植;注意防治薯瘟病。